中醫基礎理論五行學說
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樸素的唯物主義哲學思想,屬元素論的宇宙觀,是一種樸素的普通系統論。五行學說認為:宇宙間的一切事物,都是由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五種物質元素所組成,自然界各種事物和現象的發展變化,都是這五種物質不斷運動和相互作用的結果。天地萬物的運動秩序都要受五行生克制化法則的統一支配。五行學說用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五種物質來說明世界萬物的起源和多樣性的統一。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現象都可按照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的性質和特點歸納為五個系統。五個系統乃至每個系統之中的事物和現象都存在一定的內在關系,從而形成了一種復雜的網絡狀態,即所謂“五行大系”。五行大系還尋求和規定人與自然的對應關系,統攝自然與人事。人在天中,天在人中,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,天人交相生勝。五行學說認為大干世界是一個“變動不居”的變化世界,宇宙是一個動態的宇宙。
五行學說是說明世界永恒運動的一種觀念。一方面認為世界萬物是由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五種基本物質所構成,對世界的本原作出了正確的回答;另一方面又認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、靜止的,而是在不斷的相生、相克的運動之中維持著協調平衡。所以,五行學說不僅具有唯物觀,而且含有豐富的辯證法思想,是中國古代用以認識宇宙,解釋宇宙事物在發生發展過程中相互聯系法則的一種學說。
中醫學把五行學說應用于醫學領域,以系統結構觀點來觀察人體,闡述人體局部與局部、局部與整體之間的有機聯系,以及人體與外界環境的統一,加強了中醫學整體觀念的論證,使中醫學所采用的整體系統方法進一步系統化,對中醫學特有的理論體系的形成,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,成為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哲學基礎之一和重要組成部分.隨著中醫學的發展,中醫學的五行學說與哲學上的五行學說日趨分離,著重用五行互藏理論說明自然界多維、多層次無限可分的物質結構和屬性,以及臟腑的相互關系,特別是人體五臟之中各兼五臟,即五臟互藏規律,揭示機體內部與外界環境的動態平衡的調節機制,闡明健康與疾病、疾病的診斷和防治的規律。
一、五行的基本概念
(一)五行的含義
1.五行的哲學含義:五行是中國古代哲學的基本范疇之一,是中國上古原始的科學思想!拔濉,是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五種物質:“行”,四通八達,流行和行用之謂,是行動、運動的古義,即運動變化,運行不息的意思。五行,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的運動變化。切不可將五行看作是靜態的,而應看作是五種動態的相互作用。五行不僅是物質和運動,而且又不再是物質和運動,不即不離,亦即亦離,是五種物、五種性、五種能力,故稱五德。五行學說和陰陽學說一樣,從一開始就著眼于事物的矛盾作用,事物的運動和變化!墩f文解字》:“五”作"”,“五行也,從二,陰陽在天地之間交舞也”。五行的“行”宇、五運的“運”字都是運行不息的意思。五行的概念,不是表示五種特殊的物質形態,而是代表五種功能屬性,“是五種強大的力量不停地循環運動而不是消極無動性的基本(主要的)物質”(英·李約瑟《中國科學技術史》),是自然界客觀事物內部陰陽運動變化過程中五種狀態的抽象,屬于抽象的概念,也是中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哲學的重要范疇。
[1] [2] [3] [4] [5] [6] [7] [8] [9] [10] ... 下一頁 >>
- 網友評論:(只顯示最新10條。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,與本站立場無關。 【發表評論】
- 綠色通道
- 精彩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