癥瘕
婦女胞中結塊,伴有或痛或脹或滿或出血者,稱為癥瘕。癥者,堅硬不移,痛有定處;瘕者,推之可移,痛無定處。大抵癥屬血病,瘕屬氣病。但氣血密切相關,癥瘕亦難分割,故統稱為癥瘕。
西醫所稱的女性生殖器官腫瘤,屬于癥瘕。此外,子宮內膜異位癥所致的腫塊、陳舊性宮外孕包塊以及炎癥性包塊,均屬中醫癥瘕范圍。腫瘤有良性與惡性之別,以子宮及卵巢的腫瘤為多見。本節討論良性癥瘕。
癥瘕的診斷要點
婦科檢查發現盆腔有包塊,或在子宮,或在附件,也可在宮旁組織間;虬橛型、脹、滿的自覺癥狀,或兼見月經異;蚪浧谕獾牟徽3鲅。
必要時借助B超檢查或Crr掃描,或核磁共振,以了解腫塊的部位、大小及性質。
癥瘕的辨證分析
癥瘕的形成,多與正氣虛弱、血氣失調有關。常見的有氣滯血瘀、痰瘀互結而成。
癥瘕的辨證,重在辨善惡、辨血氣、辨新久。大凡惡性腫瘤或良性腫瘤惡變時,腫塊生長迅速,病程短,婦科檢查腫塊固定,實質性或半實質性,硬或結節狀不平,常有腹水,且多為血性,可查到癌細胞;良性腫瘤生長慢,病程長。婦科檢查,見腫塊活動,呈囊性或囊實性,表面光滑者,一般情況好。良性腫瘤癥瘕,病在氣者以脹滿為主,癥塊不堅,推之可移;病在血者以脹痛為主,癥塊堅硬,固定不移。本病的治療,病在氣者,以理氣行滯為主,佐以活血化瘀;病在血者,以活血破瘀散結為主,佐以理氣。病在痰瘀互結者,又當化痰消瘀。新病體質較強者,宜攻宜破;久病體質較弱者,宜攻補兼施,或先攻后補,或先補后攻,隨證施治。
癥瘕的辨證論治
氣滯血瘀型
【證見】 胞中結塊,積塊不堅,推之可動,或積塊堅硬,固定不移。下腹脹痛或脹滿,或月經不調,或腰酸痛;面色晦暗,肌膚乏潤。舌尖邊瘀斑,苔薄白,脈弦或澀。
【治法】 行氣活血,消癥散結。
【方藥】
1.主方香棱丸(嚴用和《濟生方》)合桂枝茯苓丸(張仲景《金匱要略》)加減
處方:木香10克,三棱12克,莪術12克,枳殼15克,川楝子12克,青皮9克,桂枝9克,牡丹皮15克,赤芍15克,桃仁15克,茯苓20克,土鱉蟲12克。水煎服。
如屬子宮肌瘤,加荔枝核、海藻、浙貝母、珍珠母,并按平時、經時肌瘤對月經的影響情況,隨證加減。如為子宮內膜異位癥結節或子宮腺肌病,則宜加強化瘀軟堅止痛之功,去青皮、川楝子、茯苓,選加水蛭、雞內金、三七末、當歸、九香蟲、延胡索。如為慢性盆腔炎之包塊,可加敗醬草、毛冬青、蒲公英、連翹、七葉蓮之類。如為輸卵管積水包塊,宜佐以利水疏肝通絡,加豬苓、透骨消、路路通、澤瀉、炮穿山甲之類。
2.單方驗方
(1)橘荔散結丸(羅元愷驗方,見《新中醫》1990.8)
處方:橘核,荔枝核,續斷,小茴香,烏藥,川楝子,海藻,崗稔根,莪術,制何首烏,黨參,生牡蠣,風栗殼,益母草。水煎服。
(2)肌瘤內消丸(王耀程《中醫藥學報》1990.2)
處方:山慈姑,夏枯草,射干,海藻,何首烏,遠志,上藥各等分。共研細末,煉蜜為丸,每丸重9克。每次服1丸,每日3次,3個月為1個療程,一般服1-3個療程。
(3)宮癥湯(吳定信《中醫雜志》1981.1)
處方:當歸、炮穿山甲、桃仁、莪術、香附、續斷、夏枯草、牛膝各12克,王不留行、三棱各9克,昆布15克,薏苡仁30克。水煎服。
痰瘀互結型
【證見】 下腹包塊時或作痛,按之質不硬或略硬不堅。帶下量多,色白質稠;月經常后期,或停閉不來。形體多肥胖,胸脘痞滿、痰多。舌淡黯,苔薄白,脈細滑。
【治法】 化痰消瘀,軟堅散結。
【方藥】
主方三棱煎(陳自明《婦人大全良方》)加減
處方:三棱12克,莪術12克,青皮9克,法半夏12克,麥芽30克,浙貝母15克,桃仁15克,丹參20克,海藻15克,赤芍15克,山慈姑15克,皂角刺12克。水煎服。
如體質肥胖氣虛者,加北黃芪、黨參以健脾益氣。如月經后期、閉經,應配合調經之品。
西醫所稱的女性生殖器官腫瘤,屬于癥瘕。此外,子宮內膜異位癥所致的腫塊、陳舊性宮外孕包塊以及炎癥性包塊,均屬中醫癥瘕范圍。腫瘤有良性與惡性之別,以子宮及卵巢的腫瘤為多見。本節討論良性癥瘕。
癥瘕的診斷要點
癥瘕的辨證分析
癥瘕的形成,多與正氣虛弱、血氣失調有關。常見的有氣滯血瘀、痰瘀互結而成。
癥瘕的辨證,重在辨善惡、辨血氣、辨新久。大凡惡性腫瘤或良性腫瘤惡變時,腫塊生長迅速,病程短,婦科檢查腫塊固定,實質性或半實質性,硬或結節狀不平,常有腹水,且多為血性,可查到癌細胞;良性腫瘤生長慢,病程長。婦科檢查,見腫塊活動,呈囊性或囊實性,表面光滑者,一般情況好。良性腫瘤癥瘕,病在氣者以脹滿為主,癥塊不堅,推之可移;病在血者以脹痛為主,癥塊堅硬,固定不移。本病的治療,病在氣者,以理氣行滯為主,佐以活血化瘀;病在血者,以活血破瘀散結為主,佐以理氣。病在痰瘀互結者,又當化痰消瘀。新病體質較強者,宜攻宜破;久病體質較弱者,宜攻補兼施,或先攻后補,或先補后攻,隨證施治。
癥瘕的辨證論治
氣滯血瘀型
【證見】 胞中結塊,積塊不堅,推之可動,或積塊堅硬,固定不移。下腹脹痛或脹滿,或月經不調,或腰酸痛;面色晦暗,肌膚乏潤。舌尖邊瘀斑,苔薄白,脈弦或澀。
【治法】 行氣活血,消癥散結。
【方藥】
1.主方香棱丸(嚴用和《濟生方》)合桂枝茯苓丸(張仲景《金匱要略》)加減
處方:木香10克,三棱12克,莪術12克,枳殼15克,川楝子12克,青皮9克,桂枝9克,牡丹皮15克,赤芍15克,桃仁15克,茯苓20克,土鱉蟲12克。水煎服。
如屬子宮肌瘤,加荔枝核、海藻、浙貝母、珍珠母,并按平時、經時肌瘤對月經的影響情況,隨證加減。如為子宮內膜異位癥結節或子宮腺肌病,則宜加強化瘀軟堅止痛之功,去青皮、川楝子、茯苓,選加水蛭、雞內金、三七末、當歸、九香蟲、延胡索。如為慢性盆腔炎之包塊,可加敗醬草、毛冬青、蒲公英、連翹、七葉蓮之類。如為輸卵管積水包塊,宜佐以利水疏肝通絡,加豬苓、透骨消、路路通、澤瀉、炮穿山甲之類。
2.單方驗方
(1)橘荔散結丸(羅元愷驗方,見《新中醫》1990.8)
處方:橘核,荔枝核,續斷,小茴香,烏藥,川楝子,海藻,崗稔根,莪術,制何首烏,黨參,生牡蠣,風栗殼,益母草。水煎服。
(2)肌瘤內消丸(王耀程《中醫藥學報》1990.2)
處方:山慈姑,夏枯草,射干,海藻,何首烏,遠志,上藥各等分。共研細末,煉蜜為丸,每丸重9克。每次服1丸,每日3次,3個月為1個療程,一般服1-3個療程。
(3)宮癥湯(吳定信《中醫雜志》1981.1)
處方:當歸、炮穿山甲、桃仁、莪術、香附、續斷、夏枯草、牛膝各12克,王不留行、三棱各9克,昆布15克,薏苡仁30克。水煎服。
痰瘀互結型
【證見】 下腹包塊時或作痛,按之質不硬或略硬不堅。帶下量多,色白質稠;月經常后期,或停閉不來。形體多肥胖,胸脘痞滿、痰多。舌淡黯,苔薄白,脈細滑。
【治法】 化痰消瘀,軟堅散結。
【方藥】
主方三棱煎(陳自明《婦人大全良方》)加減
處方:三棱12克,莪術12克,青皮9克,法半夏12克,麥芽30克,浙貝母15克,桃仁15克,丹參20克,海藻15克,赤芍15克,山慈姑15克,皂角刺12克。水煎服。
如體質肥胖氣虛者,加北黃芪、黨參以健脾益氣。如月經后期、閉經,應配合調經之品。
疾病錄入:管理員 責任編輯:管理員
- 相關文章
-
沒有相關疾病
- 網友評論:(只顯示最新10條。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,與本站立場無關。 【發表評論】
- 綠色通道
- 精彩推薦
- 最新推薦
[腎結石][組圖]不同成分腎結石的各種特點 09-16 [頸椎病][圖文]頸椎病患者自我頸部牽引時… 09-14 [遺精]益腎固精丸治遺精 08-28 [艾滋病]6類人群必須進行艾滋病檢測 08-15 [高血壓]高血壓導致動脈硬化后的癥狀 08-15 [遺精]正常男性遺精周期是多久? 08-08 [關節炎]膝關節炎的運動療法 08-07 [腎結石][圖文]腎結石不同成分的解說 07-21 [自閉癥]高功能自閉癥 07-21 [自閉癥]小兒自閉癥形成原因 07-2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