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絕指針療法,根據經脈、臟腑相互影響,相互關連的 中醫理論,將五種指法聯用于各條經脈,選取主要穴位對多條經脈進行調理疏通,而后進行局部病癥、局部治療的指法,在臨癥中,可達到一治多病的效果。
《 中醫診斷學》詳細論述了“合病”、“并病”的癥候,并提出具體治法:“不論三陽、三陰,凡兩經合病,則用兩經藥同治之,三經合病,則用三經藥同治之。若一經未瘥,復并一經,則相其先后、緩急,輕重而藥之,斯無弊耳!”
五絕指針療法,正是遵循以上治療原則,將點打、點壓、點揉、點擦、點振五種指法,相配于各條經脈穴位上,進行循經調理,如遇一種病癥,則只調理該病癥經脈或與其連接緊密的經脈;若遇多種病癥同時存在,不論是并病還是合病,則將所有病癥所屬經脈同時進行調理;而這種調理經脈的原則,不論是單一病患,還是多病多經,根據 經絡學說,又離不開任、督、沖、帶等經脈的統領、監督與束縛;所以,在治療某一經或多經病癥時,一般又要調理有關的奇經八脈,打開任、督二脈是必不可少的原則。這樣就可以消失各種病癥所產生的各種不適癥狀,達到一治多病的目的。
在臨床上,膽石癥與其它病癥合病、并病的情況就比較多見;如:膽石癥失治日久,出現肝腫大、心肌缺血、淺表性胃炎、高低血壓、 糖尿病、腸梗阻等并病,有的膽石癥又與腎結石、心腦血管病、胃結石、肝內膽管結石、胃下垂、肺氣腫等合病,更多有與婦科氣滯血瘀、子宮瘤、赤白帶下等癥合病者。本所采用五絕指針多經調理與局部治療并行的方法,治療膽腎結石癥,就收到了同時消除其它病癥的效果,這也是五絕指針療法治愈病癥后不易復發的一個重要因素。
例如:九一年十月份,患者“劉會英”性別女,年齡62歲,山西省陽泉市人,原有胃腹不適病史,后經醫院檢查為膽石癥,針藥治療十幾年不得其解,石質漸增,繼而出現高血壓、腦神經面肌痙攣、糖尿病、胃下垂等病癥,面黃肌瘦,肢體無力, 飲食不佳,大便不調,口干舌燥,胃腹疼痛,氣逆反酸等一系列癥狀。一經用五絕指針療法調理治療,立覺周身輕松,飲食漸增;第二天治療后開始排石,第四天治療后尿清、邪味消失;治療十五天后血壓保持在130/90mmhg左右,面神經肌肉痙攣也消失,連續治療一個月的時間,每天治療兩次,一切正常,無明顯癥狀出現。后來經化驗等檢查尿正常,胃下垂癥也痊愈;治療期間排出膽固醇及溶血性石砂近50克左右和數百粒“蛔蟲卵”,洗便均明見并收存。數月后患者來信反應,身體各部位一直都很好,只是還有部分膽石未排凈,有待繼續治療。
又:定興縣病患白玉茹,女,50歲,多年胃疼久治不愈,后經B超診斷為膽石癥,經藥物等治療多時,不見明顯效果,稍進食物則胃脹腹疼、嘔吐、面色如土,體質削瘦,只剩六、七十斤重,脅肋上腹部輕重疼痛隱隱不退,后背沉疼,肢體無力;經用五絕指針療法調理治療三十次左右,膽石基本排除,但仍有某些部位時而發作不適癥狀,經繼續治療數次,洗便所見各種果核、生芝麻團及槐樹針刺等雜質相繼而下,最后是一團牙黃色亂麻狀纖維物質排出體外,各種不適癥狀一并消失未復,經B超復查所見,原膽囊內結石光團消失。為表示感激之情,其患特贈鏡匾一塊,上書“華佗再現”字樣。數月后患者來本所探望,一切正常,體質健壯,體重增加了20余斤。
其它如:徐水縣病患趙書玲,治療膽結石癥一個月的時間,準備排完結石后去進行對子宮瘤的手術治療;后經B超一并復查所見:膽石已排除大部,已無明顯不適癥狀,子宮瘤卻已消失,連續兩次復查均無所見。
又:九一年三月份,膽石癥患者李翠員,并發類風濕性關節炎,出現雙手關節紅腫疼痛不退一年之久,針藥治療無效,有腰疼腿酸癥狀,在治療膽石癥過程中,卻于尿中發現白色腎石數塊排下,次日雙手關節腫脹、腰疼等不適癥狀消失,似無病態。
根據上述可明見:五絕指針療法可在治療一種病癥的同時,根據所發其它癥狀或明確診斷,選用與之有關的多個經脈進行調理治療,可達到一治多病的目的,周身多種病癥并存,可在連續選穴治療中,一一先后消除,沒有治此傷彼的不良反應。
經臨床驗證表明:不論是內病合外病,陽病合陰病,臟病傳俯病,俯病合臟病,只要是周身上下內外所有的病癥,都可同時選取有關的經脈穴位進行調理治療,達到先后或同時根除的目的。無需等治療好這種病,再去單獨治療那種病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