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針療法介紹:指針,是以手按壓或爪切某些穴位,用以代針治病的一種治療方法。本法由來已久,民間流傳很廣,《厘正按摩術》謂:“掐由甲人,甲以代針”,說明古人對于指針、抓甲的方法已予一定的重視。其常用的方法如下: 一、錐:以拇指指尖抵準穴位,其余四指如握拳狀相輔,用力錐頂穴位,屬瀉法(強刺激),多用于足三里、環跳、委中等穴。 二、按:以拇指指腹或中指指頭,按壓在穴位上。按壓內關用拇指,按壓軀干用食指。 三、壓:以拇指或以肘壓在穴位上,屬瀉法。 四、按摩:以拇指或中指指腹按摩阿是穴,每次30秒鐘以上。 五、刺:主要用于耳穴,施術時以左手扶持患者耳殼,以右手食指指甲刺向穴位。 六、掐:以右手拇指指甲掐在穴位上。 七、捏:以右手拇、食二指相捏或拇指與其余四指相捏,此法還可作嬰幼兒胸外按摩。 八、摳:抬起一腿(左右均可),一手板另一手中指摳著足三里、上、下巨虛等穴。主要用于自我保健。 以上每種手法都以得氣(施術之穴有酸、麻、脹、重之感)為佳。 初學者可先掌握運用四肢穴位,如五總穴:“肚腹三里留,腰背委中求,頭項尋列缺,顏面合谷收,胸脅若有病,便從內關謀。”以上五穴施術,技能強身,又能治病,如經長按壓足三里、內關、合谷等穴,確有調節臟腑機能、增強免疫力之效果。通過臨床實踐,將常見疾病取穴簡介如下: 一、意識不清:爪切人中或指掐合谷。 二、頭痛:掐合谷,按摩太陽。 三、偏頭痛:按摩太陽、耳穴腦干區。 四、三叉神經痛:掐合谷,頂下關。 五、頭暈:按摩太陽、百會。 六、面神經麻痹:掐人中,按摩太陽、風池,掐合谷。 七、眩暈:壓內關、足三里,按太陽。 八、失眠:按內關、安眠穴。 九、癲癇:爪切人中、合谷。 十、背痛、上肢臂痛、肩周炎、網球肘炎等:按摩阿是穴。 十一、腰痛:如急性腰扭傷,掐手穴腰痛點,并讓患者活動其腰部;驂何、按腰肢穴或肘壓環跳穴。如腰椎間盤突出,可參用上法,或掐耳穴之神門、交感、下腰區。 十二、下肢痹痛:壓環跳、陽陵泉、委中、足三里、昆侖。 十三、腕關節痛:按大陵、陽池,按摩阿是穴。 十四、膝關節痛:按雙膝眼、壓鶴頂,按摩阿是穴。 十五、踝關節痛:壓昆侖、解溪,按摩阿是穴。 十六、高血壓:掐曲池,按足三里。 十七、心臟疾。喊磧汝P、心俞、神門。 十八、冠心病心絞痛:按內關、至陽;常按內關有預防作用。 十九、牙痛、牙本質過敏:常捏合谷,上牙痛壓太陽、下關;下牙痛壓頰車、合谷。 二十、咽喉痛:掐少商,捏合谷。 二十一、胃痛:壓內關、足三里,掐耳穴胃區。 二十二、腎結石絞痛:壓足三里、三陰交。 二十三、痛經:按三陰交、耳學子宮。 二十四、咳嗽:按內關、天突。 二十五、喘息:按天突、定喘。 二十六、小腿抽筋:掐人中。 指針亦如針灸,強刺激會使有的人暈針,故手法要輕柔。指甲不宜過長過尖,以免損傷皮膚。 |